风电年发电量3057亿千瓦时,占全部发电量的4.8%,比重比2016年提高0.7个百分点。
同时,晶澳双面PERC电池组件技术也在日本获得专利授权。日本政府2013年起逐年下调上网电价,这一行为促使下游客户向高性价比的中国光伏电池、组件商抛出橄榄枝,也对组件的发电性能提出了更苛刻的要求。
但是,当时日本本土光伏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90%以上,当地大规模的光伏企业,如三菱、松下、夏普、东芝等公司占据着强有力的市场地位,中国企业想要抢占份额非常困难。虽然日本市场进入难度较大,客户相对忠诚,但更多的竞争者也带来了新的挑战。高电价刺激下,日本下游光伏电站引来了大量的投资,国内光伏企业嗅到了商机;同时,正值传统欧美市场双反时期,国内企业都在寻找新的目标市场,日本作为新增量市场前景广阔,引来中国厂商大规模进军。得益于多年来的技术储备,晶澳的组件比同期市场上的组件产品转换效率高出近一个百分点,而晶澳单、多晶并重的产品路线,满足了下游客户的多样性需求。施俊说,这是不小的挑战,但我们相信凭借晶澳在日本市场最优的品牌、产品和服务,这一目标可以实现。
随着日本、印度、南美、中东、非洲等市场相继爆发,各大光伏厂商竞相抢占先机。去年,晶澳正式量产了PERC双面双玻、PERC半片组件,是光伏技术的发展方向,对于降低度电成本,提升系统发电量收益意义重大。而国内36万吨有效产能,将可以满足国内85GW电池片生产的全部原料需求。
随着价格回稳,正常检修企业恢复生产,9月份国内多晶硅产量回升至1.85万吨。今年前8个月,均价为11.674万元/吨,同比下跌8.1%。过去许多高纯度多晶硅产品主要大量依赖进口,伴随国内企业新增产能的释放,可以生产高品质多晶硅的产能也随之陆续投产。在今年5▪31光伏新政公布之前,受下游光伏安装量继续增长的影响,多晶硅价格非常强劲。
但是对于西部有竞争力的新型产能而言,可能仍然有利润空间。根据硅业分会统计,截止今年8月底,国内多晶硅产能共计29.4万吨,其中在产企业16家(包括分线检修企业),在产产能21.5万吨。
这对于许多已经陷入亏损边缘的硅片、电池片、组件等下游环节厂商而言,将是一个不错的消息。2017年,中国多晶硅进口依存度还高达40%。如果不出意外,从本月开始的两个月时间里,将是中国低成本、高质量多晶硅产能投产的高峰期。因为这一价格已经跌破不少厂商的成本,许多企业不得不选择停产。
两大地区有效产能占全国比重接近60%。这对于中国多晶硅行业而言,将是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一年。停产导致国内产量锐减,其中7月份国内多晶硅产量降至1.86万吨,环比减少2.62%,8月份产量大幅减少至1.57万吨,环比大幅减少15.6%。这些新增产能多集中在新疆、内蒙等西部地区,那里因为煤电资源丰富,让多晶硅的生产成本非常低廉。
国庆节前最后一周,国内多晶硅特级致密料价格区间在8.6-9.0万元/吨,均价下滑至8.85万元/吨,这个价格已经让许多多晶硅厂商处于亏损的境遇。按照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的统计,新疆协鑫、通威、新疆大全、东方希望、亚洲硅业等新增多晶硅产能释放多集中在10-11月份。
多晶硅生产成本中,能源成本占比很大。低成本产能的提升,将进一步增加供给,为下游光伏发电成本的降低、平价上网、摆脱补贴加速提供可能
这意味着,在光伏产业原料供给方面,我国基本上可以实现替代进口、自给自足。2017年,中国多晶硅进口依存度还高达40%。按照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的统计,新疆协鑫、通威、新疆大全、东方希望、亚洲硅业等新增多晶硅产能释放多集中在10-11月份。因为这一价格已经跌破不少厂商的成本,许多企业不得不选择停产。过去许多高纯度多晶硅产品主要大量依赖进口,伴随国内企业新增产能的释放,可以生产高品质多晶硅的产能也随之陆续投产。低成本产能的提升,将进一步增加供给,为下游光伏发电成本的降低、平价上网、摆脱补贴加速提供可能。
按照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、硅业分会会长赵家生的判断,目前在西部地区新建的多晶硅产能综合成本可控制在6万元/吨的水平,从能源成本的角度来讲,新疆地区的优势最为明显。这对于中国多晶硅行业而言,将是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一年。
为了降低成本,过去几年,许多企业不得不将产能逐渐向西部能源成本较低的地区转移。多晶硅生产成本中,能源成本占比很大。
截止2018年底,新疆地区多晶硅有效产能将突破14万吨/年,占全国总产能将达到40.39%;内蒙地区多晶硅有效产能突破6万吨/年,占比超过17%。价格下跌主要是从6月份开始,多晶硅价格从5月底的12.6万元/吨快速下跌至7月中旬8.78万元/吨,跌幅达到30.3%。
在今年5▪31光伏新政公布之前,受下游光伏安装量继续增长的影响,多晶硅价格非常强劲。国庆节前最后一周,国内多晶硅特级致密料价格区间在8.6-9.0万元/吨,均价下滑至8.85万元/吨,这个价格已经让许多多晶硅厂商处于亏损的境遇。随着价格回稳,正常检修企业恢复生产,9月份国内多晶硅产量回升至1.85万吨。两大地区有效产能占全国比重接近60%。
但是对于西部有竞争力的新型产能而言,可能仍然有利润空间。按照硅业分会预测,今年年底,国内多晶硅有效产能将达到36万吨,也就是说9月份开始的几个月时间内,新增有效产能将达到6.6万吨左右,而且这些产能都集中在新疆、内蒙等地区,成本较低。
今年前8个月,均价为11.674万元/吨,同比下跌8.1%。而国内36万吨有效产能,将可以满足国内85GW电池片生产的全部原料需求。
这对于许多已经陷入亏损边缘的硅片、电池片、组件等下游环节厂商而言,将是一个不错的消息。这些新增产能多集中在新疆、内蒙等西部地区,那里因为煤电资源丰富,让多晶硅的生产成本非常低廉。
如果不出意外,从本月开始的两个月时间里,将是中国低成本、高质量多晶硅产能投产的高峰期。停产导致国内产量锐减,其中7月份国内多晶硅产量降至1.86万吨,环比减少2.62%,8月份产量大幅减少至1.57万吨,环比大幅减少15.6%。8月份期间,国内有12家企业进行停产检修,导致国内多晶硅产能开工率仅为59.4%。根据硅业分会统计,截止今年8月底,国内多晶硅产能共计29.4万吨,其中在产企业16家(包括分线检修企业),在产产能21.5万吨
根据其对日本太阳能行业的展望,这一新增包括该国FIT(上网电价补贴)计划下的项目积压,并应在2020年12月上线,这是获得FIT合同的项目的最后期限。惠誉集团旗下的美国信贷,宏观和行业解决方案公司Fitch Solutions Macro Research预测,2018年至2020年期间,日本将新增联网太阳能光伏装机容量17吉瓦。
这种放缓主要是由于日本太阳能市场中两个众所周知的问题:电网限制和土地可用性,而且还是在从FIT向拍卖过渡的背景下,这将导致低于预期的结果。在评论日本9月中旬举行的第二次太阳能拍卖的结果时,惠誉表示,这是政府根据该机制提供的价格缺口的结果,以及吸引项目开发商参与竞标的价格。
如果实现,新容量将使该国累计装机容量从2017年底的48.6吉瓦增加到2020年底的约65.6吉瓦。然而,惠誉的前景预计,日本太阳能市场在2021 - 2027年期间将出现明显萎缩,预计仅部署14吉瓦的新装置。

相关文章
发表评论
评论列表